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異地就醫及時結算、醫聯體全面鋪開……2017年,醫改繼續深入推進,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專家指出,目前有的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有的領域已駛入快車道,我國醫改正向“深水區”挺進。
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群眾看病更加實惠
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取消加成,標志著實行60多年的“以藥補醫”政策的終結,真正給群眾帶來了實惠。
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承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4月,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設定了公立醫院醫改時間表,并將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
此前,福建、湖南、四川等地的公立醫院已經試點取消藥品加成,2017年政策力度再次“升級”,試點將在全國公立醫院鋪開。自2017年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取消掛號費、診療費以及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7月15日開始,廣州地區152家公立醫院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實施“零差率”銷售,3000多項醫療服務項目執行新的價格……公立醫院徹底告別了“以藥補醫”的歷史。
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取消藥品加成,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08年的40.4%降至目前的30%以下。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程黔榮說,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了長期以來“以藥養醫”的舊機制,同步建立補償新機制,多渠道補償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降低了患者的醫藥費用負擔。
異地就醫及時結算 ?報銷不再會“跑斷腿”
“真沒想到,在外省看病報銷跟在家里一樣方便!這個政策對我們這些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實在太好了!”2017年7月,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園藝村患者李先生,因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在貴州省腫瘤醫院就診花去9776元,新農合報銷3611元,出院時就享受了即時報賬,成為定遠縣第一位新農合跨省就醫即時結算的受益人。
隨著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的需求逐漸強烈。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個促進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的文件。2017年,異地就醫及時結算更是駛入了“快車道”。
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17年11月15日,全國所有省級平臺、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增加至7801家,90%以上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都已聯接入網。
安徽省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主任汪和平說,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的背后是“橫到底、縱到邊、互聯互通的一張大網”、覆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的即時結報信息系統,破除了影響醫保資金高效使用的藩籬。
家庭醫生簽約增速 ?基層有了健康“守門人”
醫改的重點內容之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2017年也有了較大推進。
2016年6月,國務院醫改辦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2017年,多地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廣西明確家庭醫生收費標準,基礎服務包每人每年15元;山東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關細則做了初步的規定,每名家庭醫生服務數量不超過200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付費標準、服務內容等日益細化。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印發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性文件或實施方案。2017年全國85%以上的地市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人群覆蓋率達30%以上。
“每個居民都有對應的家庭醫生,他們能夠指導群眾科學有序就醫、按需就醫,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指導,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成都獅子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齊榮說。
醫聯體遍地開花 ?家門口看病不再愁
不久前,中風患者黃女士從湖南邵陽市中心醫院下轉至她的診醫院——隆回縣人民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康復治療。這“一上”“一下”正是2017年以來我國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的成果體現。
2017年,醫聯體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并發揮引領作用。
四川確定由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城市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院、專業康復機構等,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管理模式的城市醫療集團;湖南成立了跨區域的專科醫聯體,目前已吸引全國20余省份的100多家醫院加入……醫聯體從此前多地試點的“自選動作”升級為全國鋪開的“規定動作”,一系列密集措施隨之出臺。
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1764家三級醫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工作,占全國三級醫院的80%。隨著醫聯體作用成效逐步顯現,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2017年上半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82.5%,較2016年末增長了2.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