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互聯網滲透到了各行各業,馬云的阿里巴巴就是個鼓舞人心的例子,企業紛紛向互聯網靠近,或“互聯網+”或“+互聯網”,都想借助風口在行業中擁有立足之地,醫藥行業也不例外。
縱觀國內外,互聯網醫療已是大勢所趨。炒得那么熱,目前中國醫藥O2O市場到底怎么樣?在線O2O企業目前又探索出了哪些可供借鑒的模式?醫藥電商的用戶行為又呈現什么樣的特征?易觀智庫醫療行業中心研究總監姜昕蔚從大數據角度為我們做了透徹的分析。
易觀智庫醫療行業中心研究總監
一、醫藥O2O市場現狀什么樣?
在線滲透率并不高:
回到整體醫藥電商的層面,根據監測數據得出,2015年交易規模134億,增速達到75%多,但在藥店中占比很低,在線滲透率并不高。
整個互聯網維度中,醫藥電商占比低:
據阿里數據表示,整體零售規模超30萬億,而醫藥電商在互聯網零售領域2015全年交易規模是23萬億,醫藥電商份額大概僅是整體行業的1/1716。
與生鮮電商的橫向對比:
同為比較新的領域-生鮮電商2015年市場份額交易為1400億左右,醫藥電商只是它的1/10。
此時,大家都會有疑問,藥品行業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為什么它的整體市場份額呈現了這樣的結果?易觀智庫認為,先,醫藥電商的用戶對用藥需求是非常低頻的。其次,雖提倡醫藥分家多年,但就線下的藥店而言,醫藥一體化并沒有很深度的發展,醫療并沒有成為藥店地面層面主要的入口。
二、醫藥O2O市場模式有哪些?(附案例)
現在從廠商的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為大家介紹下現在中國醫藥O2O的模式。如圖:

那么,具體兩種模式怎樣運作?幾家廠商的案例介紹將讓你一目了然。
先是藥店配送的模式。主要特點是聯合線下藥店資源,通過輕資產的運營來解決物流配送的環節。主要代表企業:問藥、阿里健康。
問藥:問藥既提升了企業市場營銷及服務能力,同時也讓用戶做到了更便捷用藥。作為一款APP,它是如何為B端和C端共同服務的呢?(見下圖)
其次是自營配送體系,特點是通過自己的線下配送或藥店倉儲的體系來推動O2O服務時限,屬于重資產模式,主要代表企業:叮當快藥、京東到家。
叮當快藥:自營的同時,為B端和C端的用戶提供服務。叮當快藥大的優勢是配送速度,用戶可以在28分鐘內拿到藥。
京東到家:依托用戶和物流資源優勢,結合線下資源明確醫藥O2O平臺定位。
三、醫藥電商的用戶特征如何?
易觀智庫通過移動APP端的用戶行為為企業進行服務,使其更了解用戶的情況。通過大數據研究發現,醫藥電商的用戶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性別比例與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方面,男性稍多于女性;年齡結構方面,以中青年為主。
2. 學歷結構與婚姻狀況
醫藥電商用戶以高學歷人群為主。大專以上的教育水平達到了68%。
已婚用戶超過六成。婚后的80、90后,開始有為了兒女、為父母、為爺爺奶奶買藥的需求。
3. 從用戶收入結構水平來看,中等收入比較多;用戶職業結構來看,企業職員和自由職業者占比高。
4. 用戶購藥途徑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中國互聯網用戶更偏好PC網購渠道,而醫藥電商渠道更偏好PC+移動的雙網購渠道。
5. 活躍用戶數量變化
統計數據表示,醫藥電商領域APP活躍用戶數持續增長;從廠商維度的研究結果表明,O2O企業用戶的活躍度高于而B2C企業的用戶活躍度。
6. 用戶選擇網上購藥原因及擔憂
由于用戶還不是特別成熟,買藥主要源于好奇心、便利和品類齊全,擔心的問題仍是藥品質量。
7. 從品類和購買人群來看,為自己、父母購藥的用戶比例超過六成,主要購買品類為OTC(非處方藥)、維生素、鈣片等。
8. 醫藥電商可以選擇跨境合作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醫藥電商用戶偏好金融、智能硬件類應用,所以未來醫藥電商選擇廣告投放、合作伙伴時,這可以作為參考。
四、醫藥電商的趨勢與未來
分析了一些模式,共享了數據,基于目前的研究,那么未來醫藥電商或者O2O的趨勢會是怎樣的呢?又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