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趙瑩 馬利娟)“去年國家制定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醫藥電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商務部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在“2016大健康產業電子商務(西湖)論壇”上表示。
今天上午,“2016大健康產業電子商務(西湖)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連鎖藥店分會在杭州蕭山舉行。“論壇”嘉賓對過去一年的醫藥電商發展進行了分析解讀。
4月7日上午,“2016大健康產業電子商務(西湖)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連鎖藥店分會在杭州蕭山舉行。圖為參會嘉賓。未來網記者 趙瑩/攝
在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常務副會長、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杰看來,從產業實際需求出發,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積極承擔了中介服務機構的角色,多層次在醫藥產業貫徹落實互聯網+的落地工作。他表示,自2012年成立醫藥電子商務分會以來,堅持每年發布“年度中國醫藥電商數據報告藍皮書”。同時協會關注互聯網+中醫藥,推動中醫藥經營模式的轉型與升級。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醫藥電商分會會長龍巖在會上發布了“2015中國醫藥電商數據”,數據是基于3月26號發布的“2015中國醫藥電商數據”,對市場數據的發掘和解讀。 龍巖從六個方面對醫藥電商進行了分析,他指出,關鍵詞顯示醫藥零售現狀競爭加劇,無論是線上線下競爭都是在加劇。電商的介入正在打破醫藥零售行業的格局。因此從市場和政策層面,給我們醫藥電商的未來帶來了非常大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電子處方政策如果放開,會給醫藥健康帶來一個井噴時期。
第二個是醫藥流通行業銷售規模在持續增長,在2015年整個醫藥流通的規模是在1.6萬億以上。而我們醫藥電商占的占比不到2%,是1%多一點。社會電商占整個社會零售的比率是10%,因此無論是絕對空間還是相對空間,醫藥流通行業的電商增長幅度還是非常的巨大。
老年人口不斷的增長,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醫藥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互聯網工具讓我們對慢病管理更便捷、更高效,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我們對慢病管理工具的使用,隨著對慢病管理效率提升,醫藥電商在這一塊領域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醫藥電商物流配送滿足GSP認證要求,他們都在按照GSP規范建設自己的物流體系,這樣在社會物流介入到電商也可以給我們在醫藥電商發展過程中提供物流的助力。
后一條,就是參與者不斷的增多,關注度不斷的提高,投融資的增加,社會大環境都是關注醫藥電商。到2015年一共有174家企業獲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投資證書,占獲證總量33%。比2014年增長了142%,環比增長105%。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醫藥電商。2013年-2015年,我們看到整個藥品流通行業的銷售總額和增速,2013年是13036億,2014是1.5萬以上,2015年是1.66萬億。
接下來,他分別對醫藥電商的B2C、O2O、B2B業務模式進行了解讀,后,龍巖強調,終的論點是客戶在哪里,企業就在哪里,醫藥電商模式的選擇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