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召開記者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會上表示,衛計委正在開展國家談判,價格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大體上能降到50%以上。
近年來,價格較高的專利藥少有獲得醫保報銷,每年“兩會”期間,關注醫療的代表委員們都會建議給專利藥一定比例的報銷。本次會上傳出50%的降價率,引發業內高度關注。記者留意到,專利藥談判早在去年初就開始籌備。去年國家衛計委下發的《關于落實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70號文)指出:談判采購藥品實行國家和省級談判聯動,并表示2015年年內國家將啟動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談判試點。
據悉,為推進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工作,已建立由多部委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并于去年底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當年試點方案。2015年10月,相關部委通報了國家藥價談判的基本原則,包括建立國家、省兩級藥品價格談判制度,國家談判議定全國統一的采購價格,其他專利藥品和獨家生產藥品由省級談判,鼓勵省際跨區域聯合談判采購等。
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王磊指出:“中國有大量的患者需要專利藥,有巨大的健康需求,衛計委開展專利藥談判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探索成果初現
作為公立醫院藥品采購新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專利藥和獨家生產藥品的國家藥價談判試點在去年底正式啟動。涉及3種疾病的5個藥品納入批試點范圍,分別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新基醫藥),治療乙肝的替諾福韋酯(吉列德),以及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阿斯利康)、厄洛替尼(羅氏制藥)和埃克替尼(浙江貝達)。此次談判結果將于今年開始執行。
以乙肝治療藥物為例,國內外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藥物已有多種,包括恩替卡韋在內的多個藥已在醫保目錄中。而現在替諾福韋酯的國內售價在1470元/300mg×30片/瓶,每位患者的年均費用至少約為1.7萬元/年,高于其競品的報銷后費用,如能通過談判降價,有助于其進入醫保報銷范圍。
多發性骨髓瘤則是血液系統的常見惡性腫瘤,來那度胺等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使得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但昂貴的藥價對大多數家庭而言無法承受。而與其他品種都是治療領域內的獨家納入情況不同,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3種藥進入談判試點同場博弈,競爭更激烈,同時有望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三醫聯動加快專利藥準入
在中國醫藥市場上,制藥企業對于市場準入的訴求為強烈,而市場準入的關鍵是進入醫保目錄。
業內人士指出,專利藥缺乏競爭,國際上普遍采取的也是談判方式。國家衛計委藥政司負責人曾指出:引入談判采購即意味著由國家牽頭,代表醫療機構和患者,把不合理的藥價談下來。談判采購單靠某一醫院或省市的力量很難做到,要在國家層面建立多方共同參與的價格談判機制。經測算,整個專利藥和獨家品種的銷售額應有六七百億元,政策落地后,能減少100多億元的支出。
從這個角度看,談判可以用價格換市場,也為藥物進入醫保創造條件。李斌表示:現在正在進行后的銜接,藥和醫保也要做好銜接,銜接確定后將向社會公布,專利藥價格降低,會大大減輕群眾的用藥負擔。
此外,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在本次記者會上介紹,衛計委高度關注專利藥的進口問題和價格問題,有可能取得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一旦藥品談判成功,將考慮納入相關藥品報銷目錄。”也關注全國推行大病保險之后,有20幾種疾病要進一步給予補償,在補償中就發現了同時需要專利藥和仿制藥的問題,所以進行談判降價的同時,也注重國內仿制藥的研發、國產化,同時對仿制藥進行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考慮對部分特殊藥品開放綠色通道,實行快速進口的措施。“總之,要盡大努力解決一些藥物買藥難、用藥貴的問題,爭取在‘十三五’期間‘藥’的問題能夠破題。”
70號文要求,對于一時不能納入談判試點的藥品,繼續探索以省(區、市)為單位的量價掛鉤、價格合理的集中采購實現路徑和方式,并實行零差率銷售。鼓勵省際跨區域聯合談判,結合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探索形成適應醫保支付政策的區域采購價格。“新的制度改變了過去把所有藥品都納入招標的做法,比如改變此前對專利藥和獨家品種進行招標的方式,進行談判采購。”業內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