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國際肝病會議(ILC 2017)上的專家報告,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作為全身性疾病來治療,而不僅僅是肝臟的并發癥,可能有助于減少肝臟感染時肝外表現的發生。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臨床病理學、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系的Francesco Negro博士表示,“有證據表明,HCV患者常常死于非肝臟相關因素。當然,主要的死因原因還是來自肝臟,但香港的一個研究團隊卻觀察到許多其他死因,包括腎臟、代謝及心血管疾病因素,而這些并發癥與病毒感染并不相關。”
Negro博士補充說,“這并不是新的信息,從歷史來看,我們很早就知道丙型肝炎與血管炎有關。這些病毒可能也涉及引發病毒外的免疫介導反應。”
據Negro稱,Younossi及其同事的調查結果表明,當患者感染HCV時,可能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糖尿病和其他并發癥。Arase及其同事的數據顯示,治愈HCV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糖尿病發病,而來自Hsu的數據顯示,病毒治療可能會降低ESLD、急性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
由HCV感染導致的肝外表現所造成的HCV疾病負擔可能令人吃驚。目前缺乏間接成本的分析,疾病負擔可能非常嚴重,尤其是工作時出現疲勞和工作時間的喪失。
此外,很難從其他合并癥中分離出真正的肝外表現。Negro指出,有觀察性證據表明,非肝細胞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并指出影響內分泌的物質分泌會產生胰島素抵抗。
據Negro介紹,先被鑒定出來的是腎臟并發癥。“HCV是慢性腎臟疾病的非傳統危險因素,HCV患者應每年進行蛋白尿、血尿和EGFR檢測,以檢測可能發生的腎臟疾病”。關于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既往數據,尤其是2000年NHANES的數據顯示,相較于無HCV感染患者,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穩步上升。這種現象在40-49歲和50-59歲之間有所加劇。關于心血管疾病,Negro引用了Petta及其同事的數據,數據顯示HCV患者的頸動脈斑塊增多,但他認為吸煙也是該事件發生率的因素;病毒對腦血管事件也有影響,當然也有其他危險因素。
總的來說,眾多證據表明,丙型肝炎早期治療獲益明顯,但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進行驗證。
信源: Negro F. Joint Workshop EASL/Viral Hepatitis Group.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 April 19-24, 2017; Amsterdam.